11月20日上午,我校与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在雨花台中学国际交流中心举办合作办学签约与启动仪式。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大梅、南京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潘东标、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郜叶红、南京市雨花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李茜、我校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霞等领导出席会议。我校党办校办、宣传部、发展规划处、遥感与测绘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附属幼儿园、附属实验小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附属中学、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南京市软件谷中学、南京市小行小学等单位的领导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李茜局长主持。
仪式现场
郜叶红副区长在介绍雨花台区教育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充分肯定校区合作将助推雨花台区实现“打造有未来发展力的智慧教育名区”的发展愿景,期盼通过校区合作全面落实“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为满意、更具特色”的区域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朱大梅副校长在讲话中指出,我校与雨花台区的教育合作,既是主动联接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做优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创建教师教育特色品牌的重要支撑;签约和启动仪式的举行,不仅是双方基于各自发展需求和协议约定的“双向奔赴”,也是向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公开宣示”,校地双方一定要确立高远目标、建构系统观念、脚搭实地做出办学特色和铸成合作典范。
在南京市教育局和校区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我校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基础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张相学教授、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王磊副局长作为双方代表签约。朱大梅副校长为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南京市软件谷中学、南京市小行小学三所学校,颁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匾牌。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党委书记赵光辉、南京市软件谷中学党支部书记钟山、南京市小行小学党支部书记赵辉代表学校接受匾牌。
赵光辉代表三所附属实验学校发言。他说,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在67年的办学历史中,坚持以“择高处立,就平地坐,向宽处行”为校训,以“求真、求善、求美、立志、立德、立业”为校风,以“精诚、精心、精通”为教风,以“勤学、勤思、勤问”为学风,凝练形成了“红色文化引领,科学教育见长”的办学特色和以“笃行”为特质的学校文化体系,获得省课程基地、省优秀教学成果、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等教学业绩,期盼通过与南信大专家的合作研究与办学实践,促进学校更为公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张相学总校长依据校区合作办学的协议内容,围绕“校地为什么合作”和“校校之间如何合作”等问题阐释了双方合作办学的缘由和方式。他说,校区合作办学是借鉴教师发展学校、教师伙伴学校的域外经验,尝试通过以中小学校为基地、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开展教育实践及实验研究,实现由过去的“独立工作”而走向“共同工作”,在共教共研中消解教育间隙乃至沟壑,以共同成长和发展的成效创生校区合作的成功经验和铸造互动发展的教育典范。
潘东标代表市教育局对我校长期以来支持南京市教育发展表示感谢,对校区双方成功签约表示祝贺,并结合南京市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对校区合作给予较高期盼。
会后,南信大基础教育集团张相学总校长做了题为“育新质儿童,做新质教师,办新质教育——新质学校建设视域下学校育人方式创新研究”的专题报告。据悉,校区合作办学旨在搭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高水平教育平台,以充分发挥高校与地方在教育管理、课程教学、教育研究、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教育优势。按照协议要求,自2024年11月至2030年8月,合作办学主要以“新质学校建设”为主题、以学年和学期为单位分段组织实施。双方在共同研究和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共同确定每学年、每学期的合作办学内容,研制聚焦问题解决、发挥目标导向、依托项目实施的共同工作计划。我校以新质学校建设理念为指导,对附属实验学校在文化培育、课程开发、教研科研、队伍建设等四项工作上协助推进;区教育局和附属实验学校在高校研究基地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基础教育研究、工作条件保障等四项工作上提供支持。通过“两大方面”“八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双方构建形成互动、互补、互益的紧密合作关系,努力为新时代校地合作创生经验和铸造典范。
南京市雨花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李茜主持
雨花台区副区长郜叶红致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大梅致辞
合作办学签约仪式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党委书记赵光辉发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张相学总校长发言
南京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潘东标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