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热爱科普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他们将科研与科普紧密结合,基于自身研究领域结合相关科研成果,开展广泛的科普创作和科学传播活动,他们总在第一时间为青少年群体捕捉并解读重大科技热点问题……这就是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刘玉柱教授领衔的重大科技热点科普解读团队。
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针对LIBS技术、激光技术等前沿科技进行了深入的科学解读,将科研转化为科普资源。如《哪里不懂点哪里——“祝融号”上的“火眼金睛”》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我国祝融号火星车上的LIBS探测技术;《快工也能出细活—从冬奥会开幕式聊聊神奇的激光雕刻》等作品,则以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激光雕刻为引子,向大众解读了激光技术的奥秘与应用,展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从画笔到阿秒激光,定格流光瞬息的一段传奇》文字优美,从青少年角度深度解读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科普专著《飞出地球——从“天宫课堂”到“祝融探火”》,采用一问一答的知识交互形式讲解相对抽象的理论物理知识,同时融入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和科学事业的重大进展,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
团队对复杂物理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准确阐述能力,为公众提供了可靠权威的科学知识来源。刘玉柱也获评为“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家”。此外,团队在《科学大众》和《知识就是力量》等累计发表科普作品20余篇,科普作品曾获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
团队负责人刘玉柱连续7年担任南京市教育局和南京市科协组织的“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的巡讲专家,以其扎实的科研成果和对青少年科普事业的热情,赢得了广泛赞誉。在南京、深圳、扬州、盐城等中小学和科技场馆、博物馆等,举办超过50余场次的公益科普讲座,将科研成果生动地转化为学生们易于理解的内容,第一时间带入校园。
这些讲座不仅为江苏青少年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科学知识,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科学的种子,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培养了深厚的土壤。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荣获“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和“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
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添砖加瓦
在2023年8月,团队凭借其深厚的科研背景和对科普事业的热忱,成功获得了南京市科协的支持,并提出了一份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新时代青少年科普教育策略研究的对策建议”。这一建议不仅体现了团队对科普教育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们为青少年科普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重大科技热点解读团队的科普理念清晰而富有远见,他们强调“提高科普时效性:与科技发展实时同步”,确保科普内容的新鲜度和相关性;“推进科普国际化: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科学知识;“实现科普扁平化:走向一线,走向大众”,让科学知识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团队不仅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科普教育策略,同时在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领衔编写《江苏青少年科学素质手册》(中学生)、《江苏青少年科学素质手册》(小学生)和《江苏教师科学素质手册》,为青少年和教师群体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科普教育资源。刘玉柱表示,他们期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动、易懂的知识,让科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峰,而是触手可及、融入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添砖加瓦。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7546443307354138605&item_id=17546443307354138605&reedit_timestamp=1731569565000&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731576007393&showmenu=false&ref_read_id=7dde390b-5fa9-40cf-8f56-b16a7a9712a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